【回顾】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天津户籍政策

56e013dctba8c5c3b8de3&690

现在天津户籍政策宽松了,去年之前有蓝印政策,只要购买了符合要求的尚品房,即可办理蓝印户口本,今年有居住证积分入户政策,只要积分达到标准就可落户。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。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户籍政策与现在的户籍政策有些不同。

那时候上户口又严又紧,严得叫人有理没处诉。比如说,出生的婴儿有的可以上户口,有的就不可以上户口。也许有人会说上不了户口肯定有原因,比如 超生了就难上户口。当然,按现在的政策来说,超生是很难上户口,但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,没有实行计划生育,一家生三个五个没人管,只要养得活尽管生,所以 不存在超生一说。也许还有人会说是未婚生育,也不对,堂堂正正地在南昌市东湖区公园街道办事处打了结婚证(当时领结婚证都是在街办,不在民政局)并且举办 了婚礼,不存在未婚生育的问题。再说那年代思想还比较封建,对性很禁锢,几乎没人敢越雷池一步。

那么,那年月究竟是什么样的户籍政策呢?

1963年,我的户口在单位,是集体户口,爱人的户口在乡下,是农村户口,结婚后,想把她的户口迁到我这边来,结果是“不行”,农村户口不能迁 到城市里来,要有“农转非”的指标才可以。我知道“农转非”是相当难的,单位千号人,像我这样一头在农村,一头在城市两地分居的夫妻很多。要等“农转非” 的指标,(一年只有两三个指标)按排队要等到猴年马月,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。没有办法只有等。

在等的过程中面临着两个问题,一是吃粮,没有户口,就意味着没有口粮(当年粮食是凭户口定量供应的)。那么我一个人的口粮要两个人吃,肯定是不 够的。只好买些“黑市”粮票,然后再去粮站买米;二是工作,没有户口就没有工作。别说到社会上找工作,本单位家属工都不能做,一定要有本地户口才可以。这 就意味着家里的经济来源只能靠我了,如此这样,生活过得很艰难且麻烦。但真正的麻烦还在后头呢。

1963年年底,第一个孩子出生了,大家都很高兴。可是,在上户口的时候就高兴不起来了。满月的那天,舅老爷带着小孩的出生证去乡里上户口,被 告知不能上,原因是小孩的妈妈已嫁到外地,户口本应早迁出,现在不但未迁出去,生下的小孩还来上户口,岂不是添加了村里的负担。说得有道理,放弃了在乡里 上户口的念头,高高兴兴拿着出生证到我这边上户口,结果空欢喜一场。我这边也不让上,原因是小孩的户口要跟母亲的户口在一块,母亲的户口在哪里就到哪里 上。这下傻眼了,两边都有不上户口的理由。

小孩成了“黑人”(没有户口的人),叫我怎么办?小孩不能没有户口呀!没有户口就没有定量粮食供应。为此,我开始找上级部门,找相关部门,找来 找去,找到一个答案——按政策办!为了给孩子上户口,我睡不好,又影响工作,心中满是怨气。有一天,我想到调动工作,调回上饶去,上饶毕竟是老家。有同 学、朋友,还有亲戚,经过多方联络,上饶有一个单位愿意接收我,也同意把爱人的户口迁到上饶,如果这样的话,那小孩的户口也解决了。于是,满心欢喜地回单 位提出调动,没想到领导不同意,不放行。既然不同意,那就帮我老婆、孩子上户口,由单位“二选一”。这样的拉锯战持续了近一年。

一个周末晚上,爱人跟我说,单位某人的老婆户口上了,是从安义农村迁来的。我一听很生气,但也看到希望,这个某人不是别人,正是人事保卫科的干事,他结婚比我晚,还没有小孩,他老婆的户口解决了,难道我家的就不能解决?

周一上班时,我找到了分管领导,道明事由,想要个说法。分管领导只听不表态。过了两天,分管领导要我找人事保卫科长,他是个“老革命”,对我的 态度也好,要我把户口先迁过来,然后再想办法。我高兴地直叫好,叫爱人赶快回家乡迁户口。可是对方不见落户证不迁,我们这边又出不了落户证,两边各自坚持 着,这实在是为难我了。最后,还是由我出了一张保证书,意思是户口迁出后,绝不迁回来,一切后果自己负责。这样才迁出了户口,一并交给了单位领导。后来是 走指标还是另外协商解决就不知道,在我把户口交给厂里人事保卫科长后,两个月就解决了。小孩的户口也上了。一下子增加了两个城里人的户口,意味着口粮解决 了,家属工作解决了。这对我来说真是天大喜事!我买来糖果分给同事吃,让大家一起来分享我的快乐。

赞(1) 打赏
分享到

回答 抢沙发

如果您觉得文章有用,就打赏一下小津吧(*╹▽╹*)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

微信扫一扫